日前,在指导老师王崇彩的带领下,MILAN.COM农业管理研究生团队赴凤阳县庆月家庭农场,开展了一场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社会调研。此次活动是安徽省教育厅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农产品市场营销社会实践课程”的关键实践环节,旨在聚焦农场“小而美”的特色发展路径,为其实现从“口碑畅销”迈向“品牌引领”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与解决方案。

调研中,“有机种植”与“现代营销”成为双方探讨的核心。农场负责人钱成耀介绍,庆月农场由一家三口用心经营,多年来始终坚持使用有机肥,通过精细化的生态管理,从源头提升果品风味。这份对品质的坚守,已成为农场最宝贵的资产。目前,农场产品已凭借过硬品质与顾客口碑,远销海南、新疆、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云南及东北等全国多地。
面对“产品畅销但品牌标识不清”的发展瓶颈,本次调研升级为“现场诊断与策略研讨会”。王崇彩老师指出:“当优质产品行销全国时,品牌建设就成为从‘卖得好’到‘认得准’的关键一跃。庆月农场需要将品质口碑与品牌故事相结合,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为此,研究生团队结合项目所学,现场为农场构建了系统的发展框架:
构建完整的品牌识别体系:团队建议以“家庭、有机、多元”为核心价值,发起“庆月农场品牌命名与标识设计大赛”,面向设计院校及专业机构征集方案,将凤阳地域文化、家庭农场特色与产品多元优势相融合,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辨识度的品牌形象。
推动农旅融合,拓展品牌体验:团队结合农场5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的产季特点,建议将其融入凤阳及蚌埠的区域旅游格局。例如设计与“红色小岗村”联动的“田园品鉴之旅”,或推出“淮畔风情采摘体验”,将农场打造为特色休闲目的地,实现“以旅带农、以农促旅”的良性互动。
强化顾客关系管理,赋能口碑传播:团队建议实施会员分级体系,建立季节性主题社群,定期开展“果园直播·云溯源”活动。通过分享种植日常、发布新品预售、收集用户反馈等精细化运营,将分散的全国客户转化为忠实社群,将口碑优势系统化沉淀为品牌资产。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有机种植技术与现代营销创新,更将课堂理论应用于产业实践。团队成员表示,将把调研所学融会贯通,为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校农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将持续跟进服务,助力这张“小而美”的安徽名片在全国市场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特约通讯员:黄一帆 摄影:陈雨晴,王炳昊 审核:陶漫 丁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