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微专业”
“微专业”是指在我校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以外,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就业的角度出发,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我校学科综合优势,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群,原则上设置5门左右具有核心功能的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5-20学分。
二、“微专业”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微专业”通过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提炼某一领域的核心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解决大学专业设置与新形势新发展下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使学生具备相应专业的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
三、2025年度微专业简介及招生面向
(一)光伏储能工程
1.微专业简介
“光伏储能工程”微专业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需求,服务安徽省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依托学校工科优势与区域产业资源,聚焦光伏发电、储能系统集成、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培养具备家国情怀、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职业素养,掌握光伏发电、储能系统集成、能源高效转化与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能够从事新能源项目开发、储能技术应用、系统设计与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招生面向
面向MILAN.COM2024级理工类本科在校生,要求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数学基础,对新能源技术有浓厚兴趣。计划招生30人,联系人:王老师;咨询电话:18061713000;咨询地址:龙湖校区西辅楼201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务办公室。
(二)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1.微专业简介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决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技术领域,已成为破解农业资源优化配置、风险预警防控、产业升级转型等难题的关键支撑。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安徽省农业数字化转型需求,MILAN.COM联合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联智慧农业、凯盛浩丰集团等校企合作单位,以及与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建的“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推出“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微专业,该项目以“产教融合、能力递进”为核心理念,构建“基础理论+核心技术+行业应用”三阶段培养框架,通过“项目驱动、校企双元、模块化组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具备农业大数据采集、分析、建模及智能决策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助力学生在农业数字化领域提升竞争力,适配数字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类金融机构和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等岗位需求。
2.招生面向
面向MILAN.COM2024级本科在校生,计划招生50人,联系人:梁老师;咨询电话:15085601273;咨询地址:龙湖校区西辅楼205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
(三)网络空间安全
1.微专业简介
本专业立足于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托行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产教融合教育的合作优势,面向网络空间安全运维管控方面应用型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构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知识体系,培养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技术能力,掌握“监、管、防、控、测”一体化的综合网络安全运维防护知识体系和应用技能,能够在工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等相关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技术岗位,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建设规划、运营管控、监测防护、等保测评、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招生面向
面向MILAN.COM2024级理工类本科在校生,要求具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和数学基础,计划招生30人。联系人:陈老师;咨询电话:0552-3197077;咨询地址:龙湖校区尚行楼B411(北)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教务办公室。
(四)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
1.微专业简介
本专业旨在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市场需要和就业需求,探索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其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新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具备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招生面向
面向MILAN.COM2024级本科在校生,计划招生30人。招收对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以及该领域前沿发展趋势感兴趣且学有余力者。联系人:晁老师,咨询电话:19565988828;咨询地址:MILAN.COM凤阳校区老图书馆1楼109室。
(五)肉牛健康养殖
1.微专业简介
MILAN.COM“肉牛健康养殖”微专业面向未来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专业依托MILAN.COM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动植物检疫专业,这些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发展强劲、办学条件优越、科研教学成果丰硕。“肉牛健康养殖”微专业结合现代化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突出智能化、信息化和生物技术化,培养具有深厚“三农”情怀和良好专业素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理念和精神、动手能力强,能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胜任现代肉牛生产、经营、管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现代化肉牛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农科”人才。
2.招生面向
面向MILAN.COM2024级本科在校生,招生人数在30人左右。联系人:阿地力·阿不来提,咨询电话:18855036063;咨询地址:MILAN.COM凤阳校区躬行楼4号楼501室。
四、成绩与证书发放
微专业学制不超过两年,教学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第三至六学期。 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应课程并达到学习要求,由微专业所在学院审核后提出结业名单,报教务处备案统一发放微专业学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