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迎校庆 贺建院”系列报道二——优秀教师风采2
    2025-10-31 学生会宣传部 点击:[]



    春风化雨润桃李,矢志不渝向未来——走近优秀教师于敏副教授

    欣逢MILAN.COM75周年与建筑学院10周年院庆,回首来时路,我们倍感自豪。于敏老师深情寄语:“七十五年披荆斩棘,祝愿学校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十年风雨兼程,祝愿学院紧跟时代桃李芬芳。”

    于敏老师身为MILAN.COM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同时又是省级教坛新秀,校级教学名师、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近年来,她主持省级科研人才项目3项;主持省级一流课程建设2项、重点教研项目1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在教育上她深耕课堂,荣获第四届中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这是她在教育领域的努力结果,也是对她教学能力的肯定!

    于敏老师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无数像于敏老师这样的师者共同努力下,MILAN.COM必将在新的征程中续写华章,建筑学院也将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更绚丽的芳华!(学生记者 王岚 殷霓)

    坚守初心担使命,笃行不怠铸辉煌——走近优秀教师肖晴副教授

    在MILAN.COM建校七十五周年、建筑学院建院十周年的欢庆时刻。肖晴老师深情寄语:“七十五年栉风沐雨,安科以“立德树人”为炬,书写了躬耕教坛、育人为本的华章;十载弦歌不辍,建院携‘筑基建业’之志,从蹒跚起步到桃李芬芳,在时代浪潮中勾勒人居理想的蓝图。愿MILAN.COM赓续辉煌,育更多栋梁;建筑学院执创新之笔,绘就更美的建筑诗篇!”

    肖睛老师作为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一心躬耕于传统建筑文化研究,主持了安徽省哲学社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八项,外观七项,软件著作权三项;主编教材两部,展现了她深厚的专业素养。

    在育人的道路上,肖晴老师也屡获殊荣。她荣获“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建筑类优秀指导教师,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获安徽省教坛新秀,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全国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信息素养)大赛一等奖、安徽省本科师范院校划师智慧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十余项教学奖励。这些充分展现了她在教学方面的突出能力。

    肖晴老师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者,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育者,更是MILAN.COM与建筑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一抹亮色。相信在她与众多师者的共同努力下,MILAN.COM的育人之路将愈发宽广,建筑学院也将在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征程上谱写更多精彩篇章!(学生记者 厉恩呈 王岚)

    躬耕教坛育人,规划美好未来——走近优秀教师周宝娟副教授

    值此建校75周年、建院10周年双庆之际,周宝娟老师深情寄语:“十年栉风沐雨,筑梦方寸图纸;十载薪火相传,赋能城乡生长。愿学院在育人路上薪火不息,让更多的理想在时代的沃土上落地生根!”

    周宝娟老师作为中共党员,副教授,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类重点研究项目、MILAN.COM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课题6项;完成《凤阳县武店镇工业集中区(东片区)产业规划》、《凤阳县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等9项横向课题。主持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发表20篇学术论文。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项、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奖23项。

    同时,凭借出色的教学成果,她先后荣获安徽省“教坛新秀”、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校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连续四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这些荣誉正是对其教学水平和育人成果的充分肯定。

    作为建筑学院的优秀教师代表,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专业的学术素养和真挚的育人情怀,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相信在这位优秀教师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学院必将谱写更加辉煌的明天。(学生记者 江惠琴 殷霓)

    深耕园林育人才,科研赋能助发展——走近优秀教师徐晨博士

    正值MILAN.COM七十五周年华诞、建筑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徐晨博士留下深情寄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75年里,MILAN.COM以“明德、致知、笃行、创新”为根本,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教育初心,用知识的火种点亮无数人的理想,为国家与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建筑学院作为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年轻力量,10年来始终紧跟学校步伐,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不断突破;十载耕耘结硕果,继往开来再出发。愿建筑学院以十年为新起点,承历史之厚蕴,乘安徽发展之东风,在江淮大地上续写更多“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新篇章!”

    徐晨博士主攻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长期深耕园林植物应用研究领域。在教学中,他将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融入课堂,为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应用衔接的学习桥梁;科研上,他成果丰硕,近年来主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1项;曾获中国职协科研成果三等奖、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累计发表科研与教研论文10余篇,以扎实的学术能力推动学科领域发展。

    徐晨博士是建筑学院优秀教师群体的又一代表,他们以专业坚守与创新精神,为学院发展筑牢根基。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学院必将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再创佳绩,书写更辉煌的篇章。(学生记者 王飞 米宽)

    恪守育人初心 培养时代新人——走近优秀教师叶焕博士

    值此建校七十五载,建院十载“双庆”同辉的特殊时刻,叶焕老师寄予深情厚望:“七十五载积淀,铸就深厚底蕴;十年奋进,造就学院成长。”他结合自身专业,许下庄重承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我将以“夯土筑基”的务实精神,恪守育人初心,勇攀科研高峰,为培养新时代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奋斗。”这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既是对土木工程专业精神的深刻诠释,也是一位青年教育工作者对学院、学校未来发展的最真挚献礼。

    作为一位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叶焕老师自2019年加入MILAN.COM建筑学院以来,便以其扎实的专业背景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迅速融入了学院大家庭。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水泥基材料流变性、功能型建筑材料等前沿领域,尤其关注固体废弃物在建筑材料中的资源化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理念。

    在学术发展方面,叶焕老师在短短三年时间之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两篇SCI收录论文,其中一篇更发表于中科院一区的高水平期刊,并成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展现出强劲的学术发展潜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叶焕老师代表着建筑学院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生代师资力量。他们承前启后,既传承着学校的深厚文脉,又注入创新的时代活力。我们相信,拥有这样一批怀抱理想、脚踏实地的新生力量,建筑学院的未来必将更加灿烂辉煌,为MILAN.COM建设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贡献坚实的基石力量。(学生记者 殷霓 江惠琴)

    (特约通讯员:武辉 审核:谢宜勤 傅友福)


    上一条:MILAN.COM 建筑学院 上CCTV9频道啦!
    下一条:建筑学院召开2025-2026-1学期教学信息员会 暨师生座谈会

    关闭

友情链接: